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工作动态 > 基层人大 > 正文
海宁人大:聚力打造“潮向e联督”机关服务品牌
嘉兴人大网 发布日期:2023-09-15
海宁市人大机关聚力打造具有人大特色的“潮向e联督”机关服务品牌,在服务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、服务人大代表发挥主体作用、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所需所盼中展现作为。
一是着力打造先锋团队,夯实服务民生“硬实力”。充分发挥品牌创建的引领力,全面推进“第一议题”制度落实,制定机关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3张学习清单,创新搭建“主任周例会”、“委室碰头会”、“浙政钉人大机关群”等载体,分层次、全覆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牢牢把握人大机关的政治属性。切实增强品牌创建的组织力,机关党组成员牵头领办党建项目2个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个性化任务8项、破难攻坚重点项目8个;深化拓展“传帮带”导师制,创设导师“微课堂”,8名党组成员为年轻干部集中授课。建立数字化改革先锋队临时党支部,创设“数字工坊”,不断提升年轻干部数字化运用能力。有效形成品牌创建的凝聚力,开展品牌提档升级“头脑风暴”,广泛征集、反复提炼,最终选出“潮向e联督”品牌和logo,凝聚了人人参与的强大合力。组织开展“潮向e联督”品牌发布和授牌仪式,加深了机关全体干部对服务品牌的知晓度和美誉度。
二是深入推进数字赋能,畅通汇聚民情“直通车”。助力民情小事快解速办形成闭环,不断推进“潮向e联督”机关服务品牌体系化建设。依托基层单元场景,代表联络站吹响“集结号”。建好用活数字化平台,实施国家机关人员和业务“双进站”活动,建立人大常委会与人大代表、人大机关与人民群众“双联系”制度。已开展常委会领导约见代表日活动3场48人次参与、接待代表日活动10场160余人次参与。依托量身定制代表码,群众意见受理实现“全天候”。发挥代表码联系群众、传导民意功效,为每位代表制作“个人专属”二维码,实现代表码亮进选区、园区、商圈、驿站,助力全方位服务企业、服务群众、服务基层,全市291个联络站、室、点已实现代表码全覆盖。依托浙政钉“民情快解钉”应用,小事速办跑出“加速度”。迭代升级“民情直通车”机制,开发“民情快解钉”,把代表群众诉求“一键”分层分类传递至政府部门,促进一年速办小事增至2000+,得到省人大常委会暨军民副主任批示肯定。依托民情大数据,民意转化利用“成闭环”。依托“民情数据库”大数据智能解析功能,累计形成各类专题报告95个,小事速办基础上推动难事专办,为党委政府决策、人大履行职权、代表依法履职提供重要民意参考。
三是持续深化“三联三督”,当好维护民利“助推者”。随着品牌培育工作的步步深入,“三联三督”主题监督活动应运而生,合力服务发展大局,助推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。联企业(项目)督营商环境提升方面,全力助推“三个一号工程”和“新兴海工程”,制定实施“七大行动”,攻坚推进26个项目,线上形成双周快报12期,线下打出监督组合拳,推动解决点位具体问题1352个,形成微调研报告29篇。联民生督实事项目及代表建议办理方面,开发民生实事项目2.0系统,组建6个监督小组“一对一”跟踪6个项目实施,推动民生实事项目征集、实施、监督、评价全流程管理。依托建议信息系统,把228件人代会建议实施全员督办,目前均已完成办理。联网格督基层治理推进方面,“五位一体”监督助推法治政府建设、持续监督“大综合一体化”改革,扎实推进“一老一小”一号议案办理,全方位促进基层治理有力有序。
四是广泛开展志愿服务,争做凝聚民心“实践者”。疫情期间,全体机关干部迅速下沉抗疫一线,积极参与扫楼排摸、物资发放、核酸采样等工作,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、哪里有危难就往哪里冲。志愿服务中,深化机关社区联建共创工作和文明城市创建,机关党员干部积极参与“两地双服务”。选派2名年轻党员担任联系村农村工作指导员,1名科局级干部脱产指导农村工作。常态化工作中,开展困难群众走访慰问、特殊群体结对帮扶等活动,以实际行动彰显为民情怀和实干担当,以亲情化服务搭建起联系群众、温暖人心的“连心桥”。